海肠(Sea Worm)一般指单环刺螠。
海肠(Sea Worm)一般指单环刺螠,是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无脊椎动物。长圆筒状,体前端略细,后端钝圆,表面有许多疣突;生活时虫体呈紫红色,前端吻短,匙状;钩状腹刚毛1对,黄色,刚毛间有间基肌相连;肛门无血管,体腔液中含有紫红色的血细胞。
主要分布于中国大连地区,渤海、黄海等海域也有分布。埋栖于泥滩或泥沙滩处,洞口附近散有断铅笔条形的粪便。穴居,穴道呈U字形。单环刺螠白天休息,夜晚摄食,主要饵料为藻类。通过人工繁育和养殖。
海肠是体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胶原蛋白,体内存在抗凝血肽、纤溶酶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,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,被称为“裸体海参”。以下是海肠的一些特点和营养价值:
1.海肠个体肥大,肉味鲜美,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。自古以来,在中国、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,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,而废弃内脏,菜肴俗称海肠子。但有研究发现,海肠废弃内脏蛋白质含量为18.25%,脂肪含量为0.12%,总糖含量为4.09%而且含有丰富的Ca、Mg、Fe、Zn等元素;也含有丰富的EPA、DHA和DPA。
2.海肠体壁、消化道及体腔液中均含17种氨基酸,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,其组成齐全,体壁和消化道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3.79%和45.13%,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.37%和16.59%,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0.32%和36.76%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,是一类亟待开发的海洋动物资源。
海肠在胶东渔民中又称“海地瓜”,在有些地方人们把它叫做“裸体海参”,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,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。但是多年来,人们都把它当作“鱼饵”使用。真正把它用来制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。
在中国,海肠是中国鲁菜中的重要原料,它的烹调方法也很多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章鱼烹饪方法:
1.韭菜炒海肠:海肠切去两头,去掉泥沙,洗净,切寸段;锅中加水,烧至九成热,放入海肠氽透捞出;另起锅,加油烧热,爆香葱、姜,烹醋,加韭菜、海肠和其他调味品炒匀,用湿淀粉勾芡,加香油拌匀,装盘即可。
2.葱油拌海肠:新鲜的海肠,剪去两头的刺,内脏去除干净;洗净,沥干水分,切寸段;葱白切段,葱叶切丝,大蒜捣成蒜泥、香菜切段备用;蒜泥、葱丝和香菜段和焯好的海肠混合,添加醋、盐和糖拌匀;起油锅,用小火炸香葱白;捞出炸至焦黄的葱段弃之,把葱油浇在海肠上拌匀即可。
3.烤海肠:处理海肠,用剪刀剪掉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,反复用清水清洗后在开水中氽一下,待海肠稍微变色后捞出,过一遍清水沥干;用料酒,姜片,腌制20分钟左右;加入调料,搅拌均匀;用竹签把海肠串好,用烤箱烤10分钟即可。
吃海肠,讲究必须是活的,用剪刀把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,把内脏和血液洗净。烹饪时,注意动作要快,火候一定要把握好。否则海肠变老后的口感犹如嚼橡皮筋。海肠也叫天然味精。海肠的干制品也是不可多得的调味品。海肠在烹饪的过程中,除了把握好火候至关重要,另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调味一定要简单。